正安石勛
時間:2025/1/3 來源:多彩貴州信息港 作者:正安史話
民國縣長石勛
從1912年到1949年的整個民國期間,先后在正安任過縣長的共有36人,均為異地任職。因時局動蕩,地方主官更換頻繁,因此其中任職時間在半年左右的縣長,就多達13個;任職在一年時間的,也有11個之多。其余任職在兩年以上的12人之中,政績平平者居多,而既有令正安人長時間稱道的德政,又在正安度過20余年晚年生活,完全成為一個真正的正安人的,唯有石勛。
石勛祖籍四川省酉陽縣,字燕銘,化名慎獨,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冬月初六生于寒士之家。其父名宗渠字雨村,信守“耕讀為本”,故以設館教書為業,兼行中醫,因此他有條件在4歲時就入塾發蒙。12歲那年,其父去世,在母親的嚴格管教下,他從一個頑皮的孩子變成勤奮好學的“讀書郎”,從小學到中學每期考試均名列前茅,18歲時就以優異成績考入全公費的川東師范專科學校,兩年后畢業時正值北伐革命興起,他毅然投筆從戎,加入國民革命軍第十六軍,開始了他長達二十多年的戎馬生涯。
次年,他考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前身為黃埔軍校)第六期,畢業后即任國民軍第十師第一團少校團副兼第一營營長,之后又在廬山參加了由蔣介石親自任團長、陳誠任副團長的陸軍軍官訓練團的學習訓練,訓練結束后調任八十五師參謀室一級參謀,后任第一團第一營營長。1934年7月,歸屬顧祝同部的八十五師被調往江西參加對紅軍的第五次圍剿,但沿途未遇紅軍主力,隨后轉入鄂西截擊賀龍、蕭克指揮的紅軍第三軍團,不料在利川板栗園遭受重創,師長也在此戰中陣亡。
由于此期間八十五師的官兵見到老百姓無不心向紅軍,覺得“剿紅”完全是同室操戈,厭戰情緒在全軍迅速蔓延,臨時主軍的師參謀長劉帛勛召集石勛等部分營連長商議,決定與賀龍聯系,互不開戰,并將部隊開往貴州,另找一條新的出路。石勛是劉帛勛提議的積極響應者。不料還沒有來得及行動,就被新任師長陳鐵察覺,劉帛勛被秘密處死。為了避禍,石勛借“已被選派到南京陸軍軍校高等教育班受訓”之機,離開部隊到南京受訓,但仍然擔心陳鐵深究“利川會商”之事,便在朋友的安排下到上海躲避了近一年時間,直到認為風聲過去了,同時又了解到不少六期軍校的同學均在貴陽擔任要職,省主席又是善解人意的顧祝同,便于1936年8月前往貴陽,面見顧祝同,陳說當年利川之事的緣由與委屈,取得了顧的理解,幾天后就被派到遵義師范學校當軍事教官,11月被任命為遵義專區保安副司令,12月下旬兼任“剿匪”指揮,率部追剿在習水、仁懷、桐梓三縣交界處活動的吳劍橋、楊金廷部。
民國27年(1938年),石勛受任貴州省保安直屬第五大隊大隊長。10月選定正安縣組訓隊伍,歷時半年,從此便與正安結下了不解之緣。盡管他擔任的是軍界職務,到正安也是完成專門的任務,但其間應縣政府之邀,他對地方的黨政軍大事多有參與,因其處事公允、體恤下情,所以他在民間威望甚至超過了縣長。大概正是基于這個因素,在1939年5月縣政府組織的有一千多人參加的“《國民公約》宣誓典禮大會”上,正安中學校長張國均當眾揭發縣長周鳳文結黨營私、貪贓枉法的事實,驚動了省政府,被迫撤銷了周鳳文的縣長職務之后,遂任命在正安口碑很好的石勛擔任縣長。
石勛在正安任縣長的近兩年時間里,秉承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大刀闊斧地改革弊政,為老百姓辦了許許多多的好事和實事,深得民心,被社會公眾認為是整個民國時期政績最顯、聲譽最佳的“縣大老爺”。有關他的軼聞趣事,直到解放后多年仍在民間廣為流傳。
石勛上任后辦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大幅度裁減淘汰差人,一次性取締頭牌、二牌、三牌共三百多人,從而解決了歷年來以衙門為巢穴,危害百姓的悍吏劣差問題。接著陸續辦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大實事:親理民刑訴訟,一次釋放無辜坐牢百姓16人,改善在押犯人生活和衛生條件,制止獄卒對犯人虐待、勒索;設立民教館,成立婦女訓練班,倡導男女平等、民生博愛思想;重視教育,從貴陽、遵義聘請大專人才來正安中學任教,選送60名小學教師到遵義學習,全力提高教學質量;組織全民抗日救國運動,觀摩檢閱壯丁萬余名,為前線輸送大批兵源;發展蠶桑油桐,免征產品稅,以紓民困;在全縣開展禁煙運動,親率縣保安警察隊巡邏各區,在馬伏坪槍斃一偷種鴉片煙苗的甲長,全縣震動。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石勛能夠采取以上治縣舉措,的確是難能可貴的。在他的勵精圖治之下,正安呈現出政治清明、生產發展、社會安定的景象,成為民國以來最好的一個時期。
民國30年(1941年)3月,石勛離任赴筑,任貴州省保安司令部高級參謀、一科科長,支少將薪。7月出任畢節專區保安副司令。1943年7月調任赫章縣縣長,繼任大方、普安縣縣長,晴(隆)普(安)盤(縣)守備司令。1949年12月,石勛率部起義,任普安縣解放委員會主任,后安排在新華書店工作。
石勛作為一位既有戎馬生涯,又具政界經歷的歷史人物,雖然有率部起義之功,但在解放后頻繁的政治運動中,仍然難免厄運不斷:建國不久即被逮捕,判處死刑,因屬起義人員,故未被執行,關押四年后獲釋,并安排在普安縣新華書店工作;在“WG”中,軍管會說他犯有“血債”,又被判處死刑,因他持有楊勇、蘇振華簽發的起義證明書,才得免死,但仍然被定為“歷史反革命分子”,遣送回正安,在距縣城40公里的紅巖高山接受管制勞動長達五年之久,才得到平反恢復工作。
1977年3月,石勛退休后定居正安。歷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正安縣委員會第二、三屆委員、常務委員、第四屆委員。
晚年,石勛積極從事社會活動,任貴州省詩詞學會理事,正安古鳳詩社副社長,參與整理審定《正安文史資料》,著有《慎獨詩鈔》。
石勛于1991年11月18日無疾而終,享年85歲。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