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引忠,男,布依族,1923年8月生于貴州省荔波縣播堯鎮地莪村上昔寨一個農民家庭。1940年春至1947年6月,擔任國軍七十四軍五八師上士班長,在1940年至1945年抗日戰爭期間,親身參加著名的上高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常德會戰、雪峰山戰役;1947年6月在山東孟良崮戰役參加解放軍,1949年7月在淮海戰役中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參加豫東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解放上海,1950年11月赴朝鮮戰場圍殲美軍的長津湖之戰,1951年圍殲韓國2個師的第五次戰役。在戰斗中,勇往直前,不怕犧牲,頑強抗敵,屢建戰功,共立戰功六次(四等功三次,三等功二次,二等功一次)。1955年6月榮獲國家授予一枚解放勛章。
吳引忠軍旅生涯分為兩個階段:前期是在國民黨“王牌”七十四軍,該軍是抗戰中唯一可以一軍之力打垮日軍一個師團的國軍主力軍,被譽為“抗日鐵軍”,“虎賁師”“御林軍”。吳引忠的師長俞濟時,是七十四軍58師師長,黃埔一期生,浙江奉化人,蔣介石外甥,是嫡系中的嫡系,武器裝備最優最強。十八歲的吳引忠1941年3月,從遠在貴州的新兵四團,選派到王牌七十四軍58師172團一連去擔任二等兵、上士班長,主要是正值抗日戰爭時期,正面戰場犧牲很大,需要源源不斷補充有志獻身疆場御敵為國的青年,吳引忠高小文化,具有一定文化知識,胸懷忠勇為國的精神,請纓共赴國難,誓死痛殺倭寇,同時,吳引忠身材挺拔,器宇軒昂,軍風整肅,戰術優秀,就被破格選拔補充到遠在千里的王牌七十四軍。
吳引忠是離休的中共正處級老干部,生前回憶中很少或不愿提及在國民黨王牌七十四軍的事,這是由于歷史的原因緘口不說。2015年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中國將舉行抗戰大閱兵并開展大型紀念活動,所有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在抗戰中作出犧牲的烈士們,都值得紀念和崇敬!吳引忠在抗戰時期一直是王牌七十四軍的士兵,下面敘述七十四軍在抗戰中的赫赫戰功,就知道吳引忠參加了哪些慘烈的殲滅日軍的著名戰役。
1941年3月18歲的吳引忠加入王牌七十四軍,就直接參加上高會戰。上高位于江西錦江上游,俯瞰贛東平原。日軍占領上高,既可相機拊長沙之背,又可得到進攻贛南的前進基地。日軍采取分進合擊戰術,兵分三路,企圖合圍國軍主力于高安、上高地區。但南北兩路進攻均被擊退,中路日軍孤軍深入,又遭到七十四軍頑強抵抗,3月22日日軍集中萬余兵力在數十架飛機掩護下猛攻七十四軍云頭山、白茅山陣地,七十四軍與日軍反復爭奪,先后7次與日軍白刃肉搏,為友軍贏得了集結的寶貴時間。因此中路日軍不得不于3月24日黃昏在北路第215聯隊掩護下開始突圍,但25日夜又被國軍將突圍與增援之敵再次包圍,終將其大部殲滅。在全線出擊中七十四軍又作為先鋒,乘勝追擊,收復官橋,擊斃日軍第34師團長巖永少將。整個上高會戰,日軍第33師團遭到重創,第34師團及獨立第20混成旅團傷亡更是高達70%以上,共斃傷日軍1.5萬,被何應欽譽為“開戰以來最精彩之作戰”。 此役七十四軍被第19集團軍司令羅卓英評價為“戰斗力量堅強”!七十四軍在戰役中“拼死力拒,雖血肉橫飛、傷亡慘重,仍不稍退,是日一日間敵我傷亡均在四千以上”,戰功顯赫,榮獲中國國民政府第一號武功狀和最高榮譽“飛虎旗”,被譽為抗日鐵軍。七十四軍軍長王耀武和第153旅旅長張靈甫表現優異,受到表彰。
1941年9月,日軍發動第二次長沙會戰,目標之一就是尋殲吳引忠所在的國軍主力七十四軍。戰役開始后七十四軍奉命開赴沙市街增援,結果被日軍情報機關偵悉,日軍立即提前發動攻擊,集中兩個師團夾擊七十四軍,七十四軍猝不及防與日軍激戰兩日,57、58師傷亡過半,遭到了巨大損失。盡管此戰七十四軍失利,但在與日軍遭遇之初,七十四軍在華春山一線仍頗有斬獲,并以凌厲攻勢一度迫使日軍第3師團后退,也顯示了中國王牌軍的威風。
1943年11月常德會戰中,七十四軍57師8000人堅守常德城16天,頑強抗擊了日軍陸、空、坦克的協同攻擊,在日軍猛烈炮火甚至釋放毒氣情況下仍死戰不退,日軍不得不圍三闕一,放七十四軍一條生路,此時全師不足600人,只有師長余程萬率180人突圍,其余官兵自愿與常德共存亡,與突入城內的日軍逐屋爭奪,全部壯烈殉國。6天后余程萬就隨反擊部隊又殺回常德,收復常德。此役正逢美、中、英開羅首腦會議,羅斯福總統聽取了蔣介石的戰況介紹,特意將余師長的名字記在備忘錄上。著名作家張恨水就根據常德之戰寫出一部名叫《虎賁英雄》的小說。常德人民為紀念七十四軍為國捐軀的犧牲將士,自發募捐,于1944年3月在市青年路東側修建占地達30000平方米的陣亡將士墓地,作為永遠的紀念。
1945年5月,在雪峰山戰役中,七十四軍再次顯示出抗日鐵軍的雄風,給予日軍以重創,獲得兩面“飛虎旗”。
八年抗戰中,吳引忠所在的七十四軍幾乎參加了所有正面戰場上的重大戰役,尤其是在德安、上高、常德三次戰役中表現最為突出,以其英勇頑強的戰斗意志,被譽為抗日鐵軍。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七十四軍被空運到南京參加受降儀式,并擔任南京守備,因此被稱為“御林軍”。
吳引忠所在的七十四軍于1946年整編為74師,師長張靈甫(北大高材生、書法技藝上乘、熟讀兵書、長相俊雅,國軍五大主力之一),荔波的吳引忠就在這支國軍精銳部隊擔任上士班長,1947年山東孟良崮戰役打響,在包圍與反包圍的戰役態勢中,張靈甫這位國軍能征善戰的悍將,正逢解放軍中最能打仗的戰將粟裕這位老辣對手,整編74師2萬余人全部被殲。
王牌74師被殲后,1947年6月,僥幸在戰火紛飛中存活的24歲吳引忠棄暗投明,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為華東野戰軍第一縱炮團二營五連戰士,在黨組織關心教育下,他的世界觀得到根本轉變,樹立了遠大目標和跟黨走的堅定信念,在戰斗中,沖鋒陷陣,戰功卓著,時年26年的吳引忠于1949年在淮海戰役中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中共黨員。這是吳引忠人生的第二個時期。
從此,吳引忠緊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第1縱隊滾滾鐵流,南征北戰,屢建戰功! 解放戰爭期間,吳引忠所在的第20軍參加大小戰役戰斗100余次,他參加了魯南戰役、豫東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解放上海等著名戰役。
吳引忠在20軍參加解放戰爭期間,1948年在豫東戰役榮立四等戰功,1949年4月在渡江戰役榮立三等戰功,1950年部隊進行航海訓練,為將來解放臺灣渡海作戰準備,吳引忠是云貴高原的“旱鴨子”不習水性,由于他頑強苦練,掌握本領,迅速學會航海技能,榮立二等戰功。
吳引忠所在的20軍屬第三野戰軍第9兵團,原為華東野戰軍第1縱隊,在解放戰爭中一直是粟裕手中的頭號主力。1949年第9兵團原是作為解放臺灣的主攻部隊,一直在江浙沿海進行渡海登陸作戰訓練。因朝鮮戰爭局勢急轉直下,中央決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20軍轉而作為第一批入朝部隊急趨東北,秘密首批先期開赴朝鮮參戰,27歲的吳引忠成為與美軍為首的多國部隊正面作戰的志愿軍前鋒。
翻開吳引忠簡歷,就能看到他戎馬倥傯、馳騁疆場的身影,1947年6月他擔任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炮團五連戰士,1948年2月他是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二師重炮連戰士,1949年1月他是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二師重炮連副班長,1949年2月他是解放軍20軍59師重炮連副班長,1950年2月他是解放軍20軍59師重炮連副排長,1950年11月入朝參戰擔任中國人民志愿軍20軍59師重炮連副排長,1951年2月擔任中國人民志愿軍20軍59師177團重炮連排長,1951年11月擔任中國人民志愿軍20軍59師175團重炮連排長,1952年10月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20軍59師175團重炮連排長,1953年3月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20軍59師175團重炮連副連長、連長等職。在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多次指揮和親臨作戰,與以美軍為首的多國部隊戰場對決!身上遍體鱗傷,經多方治療大部分已愈好,但還有三塊彈片尚未取出,在體內終生殘留,上級認定為三級殘疾軍人。
1956年33歲的吳引忠從軍隊轉業,在河南省公安廳工作,后調洛陽市迎賓館外事辦,白馬寺公社武裝部部長,洛陽市藥材公司(國營企業)任黨組書記,1984年5月正處級離休,1990年10月因病治療無效,在洛陽市病逝,享年67歲。
吳引忠是一位身經百戰的傳奇軍人,無論在國民黨軍隊,還是在共產黨軍隊,他所在的部隊都堪稱國共雄師勁旅!都是臨危受命能打大仗硬仗的部隊。吳引忠一生坎坷又輝煌,他一直在國軍王牌74軍(后改編為74師)與日軍浴血奮戰五年,幾次重大戰役名震中外,成就了他忠勇報國的宿愿!他參加中國共產黨后,一直追隨粟裕、宋時輪猛虎之師參加戰斗,親歷了三年解放戰爭和兩年抗美援朝,為了國家獨立民族解放貢獻了自己的青春熱血!在鐵與血、炮與火的硝煙彌漫戰場上,他與戰友們并肩作戰、沖鋒陷陣,成千上萬戰友們倒下犧牲了,可是他卻命大福大,雖多次受傷卻仍從戰火中走出,又繼續沖向另一個戰場!他曾說:“對于無數犧牲的戰友,我僥幸從戰場活著回來,黨和政府給予我正處級離休干部待遇,我知足與幸福了。不要忘記抗日戰場的英烈們,不要忘記解放全國和赴朝參戰的英烈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