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時節,記者走進大河鎮營寨村,兩面高山郁郁蔥蔥,蜿蜒的都柳江從村中穿境而過,放眼望去,成群的鴨子在河里戲水、追逐,好似一幅恬淡的山水畫。
(鴨子在河中嬉戲)
路上,我們隨便向一位婦女問起關于張清樂的事情,還沒有等我們開完口,她就說一大堆贊揚的話語,在她眼里張清樂是個“美麗大方,吃得苦,有文化,敢闖敢干,又懂事的好媳婦,自己在賺錢同時還帶起大家一起賺錢致富”。她還告訴我們,她自己加入清水鴨養殖行業后,這幾年收入倍增。
張清樂的養鴨場在河灘上,河水不是很深,河里有草有魚,河堤上林木茂密,河兩邊都是一望無際的稻田。到張清樂的養鴨場時,她正忙著喂鴨,鴨圈里1000多只毛茸茸的小鴨正聚在一起吃食,散養在河灘上的蛋鴨群因看見生人害怕就潮水般地涌進河里。
(張清樂在給鴨苗喂食)
當她知道我們的來意之后,熱情地用地道的四川口音與我們聊起來。1986年出生于四川省巴中的張清樂,2008年大學畢業后,在蒙牛公司工作過一段時間,與他老公認識后就跟著他來黔南合伙創辦黔南都市網,2009年成為百度鄉村信息化創新大賽100強種子參賽團隊,獲得價值20萬網絡推廣資源獎金。
2010年6月的一天,身在都勻市經營管理黔南都市網的張清樂,接到大河鎮營寨村家中公婆打來的電話說,老家里700多只鴨子賣不出去,想讓他們想想辦法。于是,張清樂試著用他們建立的黔南都市網作為營銷平臺,把老家700多只鴨子的相關出售信息掛到網上去,過了三、四天,不斷有人打電話來訂購,不到三天時間,700多只鴨子全部賣出去了,而且很多顧客還一直打電話來訂購,訂購數量已超出了1000只。鴨子銷售市場這么好,張清樂心動了,于是她立即到營寨村考察環境。
(張清樂檢查鴨苗)
張清樂的公婆一聽媳婦要養鴨,心里一點底氣都沒有,還是勸兒子媳婦回去上班,“老人都覺得現在的年輕人吃不了苦耐不了臟,養鴨子每天風吹日曬的辛苦得很,怕我們半途而廢”。張清樂笑著說道。
看準了小河邊養鴨的自然優勢,張清樂拿出50余萬元到營寨村來投資養鴨。在自家河邊的土地上建成600平方米左右的大鴨房和小鴨房,一切養殖設施基本建成!皠傞_始不太懂養鴨,鴨子生病了也不知道,好多鴨子都死了,我和我老公就到處學習養鴨知識,為了養好鴨子我們在河灘邊搭了個棚,吃住都在里面,夏天蚊子多,冬天特別冷,晚上兩個人相伴也還是有點怕。”經過半年的辛苦喂養,2010年7月開始放養的3000多只鴨子,到2011年5月已經長成4斤重的鴨子,并全部賣出去。
“我們喂養的這個清水鴨是自然生態放養,按“幼、中、大”三種成長階段分別喂稻谷和玉米糠粉、谷粒,然后喂青草白菜,直到賣出去,也從不添喂其他化學飼料,顧客看重的也是我們的品質”。隨著清水鴨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有很多顧客親自到營寨來購買,生禽批發商都親自過來考察并與她合作。于是,她決定再增加投入50萬元,爭取做成更大的規模。
“那現在你一年的收入是多少呢?”,張清樂笑呵呵的跟我們算了一筆賬“2014年出欄2萬余只鴨子,我賣鴨子和賣鴨蛋,一年總銷售價值200萬元左右,盈利大概100萬元左右吧。
2012年5月張清樂成功注冊微型企業——“都柳江原生態農牧基地”,除了享受相關的優惠政策以外,每年還有5萬元的獎勵補助。同時成功申請了國家商標局注冊“營寨清水鴨商標”。從此,營寨清水鴨和營寨農家清水鴨蛋正式形成品牌上市。
周圍的群眾看到張清樂養鴨帶來的經濟效益后,紛紛加入了養鴨的陣營中,張清樂主動給他們講授養殖清水鴨的技術和管理知識。如今,張清樂建成大型的營寨種養殖綜合一體生態農牧基地,打造聞名省內外的“營寨清水鴨”品牌,遠銷兩廣市場,培養20多個養殖大戶,帶動30多個農戶約200余人,共同走上創業致富道路。這位外來媳婦被村民欽佩地稱為“清水鴨王”。
說到未來的打算,張清樂充滿信心的說,“營寨村山清水秀的,環境非常優美,十分適合做農家樂。前年我引進了梅花鹿養殖,隨后又引進了名貴樹種,為以后建設農家樂打好基礎”。
“相比我那些在大城市上班的同學來講,雖然養鴨很臟很累,但我的收入一點也不比別人低。我的青春都獻給了養鴨事業,可我一點都不后悔,我帶頭富起來了,再來帶動群眾共同致富,實現了我人生的價值,這些成就感也是在大城市上班的同學比不來的”,張清樂說道。(貴州三都水族自治縣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