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翅膀橋所在的相見坡一帶,山勢陡、落差大,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清代名臣林則徐1819年赴滇路經過時曾寫下“兩山夾溪溪水惡,一徑秋煙鑿山腳;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墜膽已落”的詩句。
中國公路建設史上第一座現代公路立交橋:鵝翅膀立交橋
追溯貴州橋梁歷史,我國公路建設史上貴州也留下了印記——中國公路建設史上第一座現代公路立交橋就是位于黔東南州施秉縣甘溪鄉的湘黔公路鵝翅膀立交橋。這座橋以中國石拱橋建筑技藝因地制宜地解決了當地現代交通問題,更是施秉近代史的歷史見證。
鵝翅膀橋,又名螺螄橋,由陳樵芬先生設計。陳樵芬是貴州畢節大方人,畢業于京都早稻田大學,時任民國政府交通部工程師。此橋橋身為南北走向單孔石拱橋,通高9.2米、跨徑6米、橋長19.2米、橋寬7.1米。公路從橋上通過后旋復往左呈螺旋狀回繞至橋拱下穿過,構造精巧獨具匠心,于1935年8月建成通車。
抗日戰爭期間,鵝翅膀橋是京(南京)滇(昆明)交通線上的重要通道。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貴州時發起了一次夜襲戰,稱為“鵝翅膀”戰斗。其戰斗遺址位于施秉縣甘溪鄉東部、與鎮遠縣交界的相見河西側,是進入黔東的一道天然屏障,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1949年11月初,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野戰軍第5兵團執行命令,從湖南進入貴州,分路迅速挺進。于11月9日拂曉前結束了戰斗,中國人民解放軍部隊共殲敵1個連,繳獲了大批槍支彈藥,至此敵守軍精心構制的鵝翅膀防線宣告徹底攻破。駐防施秉縣城的國民黨守軍在得知精心構筑的鵝翅膀防線被人民解放軍突破以后,在布置炸毀施秉大橋的事宜后即棄城而逃。當日下午2時,人民解放軍順利解放施秉縣城。該戰斗取得偉大勝利,為解放施秉、解放貴州乃至解放全西南打通了關口,掃清了道路。
至20世紀90年代,作為湘黔公路要塞、鵝翅膀戰斗遺址主體建筑的鵝翅膀立交橋,其設計承載能力已不適應交通事業發展的需要;該橋雖經多次維修,但終因為使用年久而成為危橋。2005年,交通部門在保留該橋的基礎上,經過規劃設計,在其外側新建成一座鵝翅膀立交橋。
如今,在鵝翅膀戰斗遺址,兩座鵝翅膀立交橋共同屹立,講述著不同時代的發展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