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11畝地全部拿來種了金銀花,每畝收250來斤干花,收入就有5萬多元。”日前,在貴州省安龍縣德臥鎮大水井村采訪時,58歲的花農熊光美給記者算起了收入。
近年來,安龍縣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采取“公司+基地+農戶”和“協會+基地十農戶”的運作模式,著力打造20萬畝金銀花基地,帶動了農民致富增收。
從野生到人工種植富民增收
“我們這里屬喀斯特地貌,以前石漠化很嚴重,土地十分貧瘠。在規模種植金銀花之前,我們這里就是窮山惡水。”德臥鎮大水井村村干部介紹,那陣子村里人均產糧不到100公斤,純收入不足50元,一年中有半年靠國家救濟糧。
轉機出現在上世紀70年代末。一天,村民高文科上山采藥時發現了一株野生金銀花。他挖回來栽在自家房后,澆水,培土,防治病蟲害,第二年金銀花盛開,采摘后拿到鎮上市場賣,掙到200多元。自此,金銀花就成了全村人的“致富花”,周邊村鎮也開始種植金銀花。如今,在安龍縣金銀花已成為當地改善生態環境、農民增收的一項重要產業。
金銀花是一項經濟、生態效益俱佳的產業。據介紹,當地1畝金銀花進入盛產花期后,可年產干花100至150公斤,畝產值在6000元以上。1畝巖石山間的旮旯地,可種70多株金銀花,可涵養水分1.4萬公斤,1株依附石頭匍匐而長的金銀花可以覆蓋山石面積4到10平方米,特別適宜于喀斯特地貌石山、半石山區自然環境里生產,生態效益十分明顯。
“這是一箭雙雕的大產業。”安龍縣領導介紹,近年來,該縣著力打造金銀花基地,推進金銀花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產品附加值,延長產業鏈,種出的金銀花遠銷山東、廣東、廣西、湖南等地。目前,金銀花種植面積已發展到20萬畝,其中有10萬畝今年進入盛花期。產量達到1萬噸,可為村民增收2億元。
從種植到加工形成產業鏈條
利用優質的金銀花母本,將剪枝時剪下來的枝條用于育苗,半年以后就可出售,既易管理,又效益可觀。培育金銀花苗已成了當地新的“循環經濟”項目。安龍縣德臥鎮白水河村的王定超,租了20畝地搭起溫棚用來育苗,1畝地可花苗7萬株,一年可收入10多萬元。
安龍縣境內多是石窩窩,在石窩窩里種金銀花,難以形成規模。幾年前,德臥鎮德臥村的劉遠超,用搭架子的方法在地塊里集中種植金銀花,探索出了金銀花規模化種植的新模式。
不斷創新發展方式,金銀花產業不斷做大做強。安龍成立了金銀花產業辦公室,逐步形成了金銀花規范化生產、標準化加工和質量認證等科學管理體系,形成“公司+基地+協會+農戶”的金銀花產業發展模式,并積極推進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條,創新種植方式,推動金銀花種植轉型升級。
2010年6月11日,安龍縣大水井金銀花規范育苗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聯系電話18685996615)在德臥鎮成立。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市場運作模式,為種植農戶提供統一供種、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銷售的“四統一”理念,切實幫助花農解決種植、技術、銷售等方面的實際困難。
同年,安龍縣多方籌資51萬多元,購進2臺大型6MH系列網帶式集殺青、冷卻到烘干的一體化金銀花專用加工設備烘干機,切實解決德臥鎮水井村1萬多畝金銀花加工困難的問題,提高了產品附加值。
德臥鎮是安龍縣金銀花產業發展的樣板和縮影。近年來,德臥鎮金銀花種植規模逐年擴大,成功推出金銀花茶,還研制出彩色金銀花,一年多次采集的金銀花,吸引了大型制藥企業進駐。
貴州金銀花收購價格表
特級品:加18685996615微信
一級品:加18685996615微信
普通級:加18685996615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