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烏骨雞特點:竹鄉烏骨雞胸寬腹大、羽毛黑色居多、皮肉部分烏黑,體形較大,具有耐熱抗潮,蛋品質好,屠宰率高,貯脂能力強和肉質鮮嫩的特點,可作藥用,經濟價值高。主產于“楠竹之鄉”赤水市。
赤水竹鄉烏骨雞(圖)
赤水烏骨雞為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
赤水烏骨雞(又名赤水竹鄉烏骨雞)是在該貴州省赤水市特殊地理環境和自然資源條件下,經過人民群眾長期培育繁衍而成的一個遺傳基礎豐富、性狀較為穩定的地方特色家禽品種。
據測定,赤水烏骨雞含谷氨酸3.60%、丙氨酸1.49%、纈氨酸1.10%、蛋氨酸0.68%、亮氨酸1.93%、異亮氨酸1.07%,均高于其他家禽品種。其體型較大,生活力強,肉質鮮嫩,營養豐富,具有明顯的抗疲勞、提高耐缺氧、抗衰老和提高免疫力的功能。
2010年3月8日,赤水烏骨雞正式獲農業部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赤水竹鄉雞是我省著名的地方家禽品種之一。因其遺傳基礎十分豐富、優良性狀非常突出而倍受專家學者的關注和消費者喜愛,具有強大的生產空間和系列產品開發前景,被列入赤水市國民經濟計劃和“十一五”規劃發展的重點項目。
1、品種介紹:赤水竹鄉發展歷史雞悠久,因形成于山川旖旎、地貌奇特、山峰挺秀、雨量充沛、森林蔥郁、物種繁多的“楠竹之鄉”赤水而得名。據《仁懷直隸廳志· 物產志· 卷十五》和《赤水縣志· 養殖業篇》記載:“…本地良種雞取名竹鄉雞,為肉蛋兼用型,是飼養的主要品種,單冠、平頭、胸寬、體深、腹部大而豐滿、腳長短適中,羽毛疏松均勻,黑色為主,耳垂紫黑色,喙、腿、爪以黑色較多……,其中烏骨雞的皮膚、骨骼皆為黑色…”。原產主要分布于復興、天臺和旺隆等鄉鎮;隨著近年來的大力推廣,全市各鄉鎮得到均衡發展,市外部分地方如重慶、成都、貴陽等地經我市原種禽場引進種苗也有所發展。
主要特征為:體形較大,單冠平頭,胸寬體深,背腰平長,腿腳較高,身體結構勻稱。羽色以黑色和黑紅色為主,雜色次之,白色較少。黑羽母雞多為純黑色,黑羽公雞的頸部、背部和鐮羽多帶紅色羽絲,尾部羽毛油黑帶墨綠色光澤。喙、冠、肉垂、耳葉、脛、爪均為烏黑色,皮烏、骨烏。部分雞的肌肉、內臟膜和腹脂膜也為烏黑色。出殼雛雞平均體重35g、成年公雞平均體重2450g、成年母雞平均體重2200g;屠宰率高達66.5%—70.5%;初產日齡170—195天,蛋重52—58g;蛋殼顏色、淺褐色或白色,少有綠色。
2、營養成分:據貴州科學院《貴州省赤水烏骨雞資源調查及營養成分研究》(黔科鑒字014號鑒定書)報告稱,赤水竹鄉雞含有18種氨基酸,總量為36673.38 mg/100g,為普通雞20153mg/100g的1.7倍以上,其中人體必須氨基酸含量為14253.98mg/100g,為普通雞9380g的1.5倍以上;還含有人體必須的Zn、Mn、Ni、Cu、Cr、Fe等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同時對赤水烏骨雞的藥效作用進行動物試驗,結果表明,它具有明顯的抗疲勞、提高耐缺氧和抗衰老、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3、養殖模式:采用已經成熟的分段式林下生態養殖技術,即通過原種場2—3周的封閉式雛雞培育、完成初期免疫接種的健康雞苗出場,進入養殖場(戶)飼養,并通過3—5周的適應性培育過渡到林下生態放養階段,以達到保持赤水竹鄉雞固有品質、又縮短飼養周期的目的。同時推行“四個統一”養殖方式,即“統一使用飼料原料和嚴格按照無公害產品生產要求使用獸藥、飼料添加劑等投入品,統一采用林下生態養殖模式和相關的飼養管理技術,統一疫病防治,統一組織銷售”措施,整個養殖周期約15—18周,成雞體重可達2.0—3.0Kg,養殖經濟效益為10元/羽左右。
4、生產狀況:在近幾年的發展進程中,我們依托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和資源優勢,通過制定各種優惠政策和結合爭取到的多個項目建設,使赤水竹鄉雞養殖得到了迅猛發展,初步形成了專業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格局。到2007年,全市以竹鄉雞為主的家禽存欄量達171.5萬羽,出欄量達251.2萬羽;建立起年出欄100羽以上養禽大戶3700多戶、年出欄5000羽以上家禽養殖小區67個、年出欄5萬羽以上養殖基地村38個,建成了生產竹鄉雞種苗的原種場2個,建立起以竹鄉雞生產、銷售為主的專業合作社4個。
5、成果展示:2006年12月赤水竹鄉雞通過省農業廳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2005年6月《赤水市竹鄉黑羽烏骨雞生產技術推廣與應用》獲赤水市人民0科技成果一等獎;2004年3月貴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頒布《竹鄉烏骨雞》地方標準(DB52/451—2004);1993年3月貴州科學院完成《貴州省赤水烏骨雞資源調查及營養成分研究》;2008年申報農業部地理標志產品登記。
6、推廣應用前景:研究開發赤水竹鄉雞系列營養保健食品,如烏雞營養面、烏雞肉松、烏雞骨泥面、烏雞腦口服液、特色鹵烏雞翅、雞腿等產品具有很好的推廣前景,已經試制成功的赤水烏骨雞營養面各項指標符合企業標準,質量優于國家標準,隨著投放市場和拓展國內外市場,將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并為貴州省保健食品的開發作出貢獻。
赤水烏骨雞獲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證書)
貴州省赤水市天臺鎮竹鄉烏骨雞養殖專業合作社
赤水烏骨雞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范圍為赤水市所轄行政區內的17個鄉鎮(辦),包括:天臺鎮、復興鎮、大同鎮、旺隆鎮、葫市鎮、元厚鎮、管渡鎮、長期鎮、長沙鎮、寶源鄉、丙安鄉、兩河口鄉、石堡鄉、白云鄉、市中街道辦事處、金華街道辦事處和文華街道辦事處。地理坐標為東經105°36′26″-106°14′56″,北緯28°15′02″-28°45′58″。
【養殖戶故事】
烏骨雞大王的創業路
作者:外宣中心 劉榮譽、張政容
司宗貴是名聲響當當的“烏骨雞大王”,他養殖的竹鄉烏骨雞暢銷省內外,成立的貴州竹鄉雞有限公司在南方烏骨雞養殖市場也占得一席之地。十幾年間,從小規模養殖到產業化養殖,從養殖成品烏骨雞到專注經營竹鄉烏骨雞孵化基地,他的每一個決策都那么睿智。看他今天的成功,你難以想象這曾經是一個只有初中文憑的打工仔。
“1993年,那時才20歲,我開始天南地北到處打工,去過河南、深圳、廣州……進過工廠、擺過地攤、開過飯館,什么活都做過。”雖然話語平淡,同所有農民工一樣,司宗貴也飽嘗了打工的艱辛。但在今天看來,他的這些經歷已然成為了他返鄉創業的寶貴財富。
2000年,司宗貴回到家鄉,在赤水城里買下房子,似乎實現了他過城里人生活的夢想。可小城市工作難找,沒有收入怎么養家糊口。他只好把妻子孩子安頓在家,獨自到重慶打工。期間,他看到別人養烏骨雞很賺錢,頭腦過人的他,心里默默開始盤算。這時他也意識到一家人總過著兩地分居的日子不是回事兒,到不如在家做點什么生意。
回到赤水后,他成天在城里的幾個菜市場和九支的家禽市場轉悠,他不是瞎逛,是在考察市場。調查的結果讓他興奮起來—赤水市場一天至少需要1500只肉雞供應。他進一步把考察輻射到周邊市場,花了幾個月時間,跑遍了瀘州、江津好幾個地方,了解到周邊沒有規模養雞場。他還摸清了行情,烏骨雞營養價值高,價格比普通雞高出近兩倍,這個調查結果令他很興奮。
2001年初,他投資8萬元,在天臺鎮的鳳凰村和鐵匠爐村建起了養雞場。剛開始每月出欄1000只烏骨雞,然后2000、3000……5000不等,規模越做越大,每月的純收入是當時普通工資的10幾倍。這段時間,錢賺了不少,也遭遇了挫折。他的雞感染了病毒,6000千多只存欄雞死了大半,最后只保住了2000多只小雞。
2004年,得到一位朋友的提示,他開始注重對本地烏骨雞的選種,挨家挨戶地搜尋優良的品種。“從農戶那里買來的烏骨雞,看起來通體烏黑,但等到第二代時,又發現基因不純,有的變花甚至變白了,這是農戶混養的結果。”這項工作他持續了五六年,他把選好的種苗拿回基地馴化,特別是做了大量避免近親繁殖的工作,結合豐富的竹林資源,形成林下養殖模式。到現在已經培育到第5代了,純度達到90℅以上,而目前市場上的烏骨雞種的純度還不到20℅。
2007年,他毅然放棄了當時利潤頗豐的成品雞養殖,在市領導的關心和市農牧部門的幫助下,他投資近200萬元,實行異地技改,在鐵匠爐村建起了面積達10多畝的種苗孵化基地。如今,司宗貴的烏骨雞除主要銷往赤水市場外,還遠銷四川、云南、湖南、江西、廣東等地,去年賣了100多萬羽。就在記者采訪時,從云南打來了一個訂購雞苗的電話。他要求所有客戶,都到他這里來培訓,免費提供食宿,短短幾年時間,在他這里培訓的客戶超過三四百人。按他的理解,就是希望更多農戶掌握科學的養雞方法,大家養雞賺錢,他才賺到更多的錢。目前,他已帶動全市大大小小上千戶養殖戶,全市烏骨雞年出欄達500萬羽,成為我市農民增收的新亮點。
2010年,赤水烏骨雞正式獲農業部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在申報過程中,司宗貴的貴州竹鄉雞養殖有限公司作為樣本點,作了突出貢獻。
如今,貴州竹鄉雞養殖有限公司獲得遵義市扶貧龍頭企業,烏骨雞獲2011廣州博覽會暢銷產品,他個人也被評為貴州省拔尖鄉土人才、遵義市勞動模范、遵義市優秀返鄉創業人員。司宗貴說:“我還沒有成功,我的事業才剛剛起步,我的理想是把赤水的產業帶動起來,推向全省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