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松林窩崩舊石器遺址】位于松林鄉窩崩壩子的則雄河與金盆河的兩岔河處,由大巖洞、黑寨洞、巖腳大巖洞、巖腳張家洞、何家巖洞等16個洞穴遺址組成。洞穴之間相距20至30米,各洞穴距河床平均25米。2009年6月中旬,赫章縣文物局在貴州省考古研究所專家的指導下,對該遺址進行認真調查,獲得刮削器30余件,尖狀器20件,以及數百件半成品和燧石等,文化遺跡有灰坑1個,堆積層1米以上。該遺址群文化時代為舊石器時代晚期,年代距今2萬年以上。該遺址出土的石器體型細小,加工精制,其文化類型有別于六曲河鎮阿發舊石器文化,屬于北方小石器文化類型。
【相關探索發現 】
過去,貴州史學家都認為赫章的歷史上限只到春秋戰國時期。今年,在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赫章縣文物局采取地毯式搜查的方式,并請來貴州省考古研究所專家指導,認真查找縣內可能存在的歷史文化遺跡,現已發現多處史前文化遺址,使該縣的歷史上限至少推到舊石器時代晚期。
六曲河鎮阿發舊石器遺址。位于六曲河鎮民祥村阿發壩子九股水背后的212省道上側,由3個洞穴遺址組成,洞穴之間相距約15米,遺址距河床約20米,距212省道約10米。2009年6月中旬,赫章縣文物局在貴州省考古研究所專家的指導下,對該遺址進行認真調查,獲得完整的石錘1件、砍砸器3件,文化時代為舊石器晚期,年代距今5萬年以上。
松林窩崩舊石器遺址群。位于松林鄉窩崩壩子的則雄河與金盆河的兩岔河處,由大巖洞、黑寨洞、巖腳大巖洞、巖腳張家洞、何家巖洞等16個洞穴遺址組成。洞穴之間相距20至30米,各洞穴距河床平均25米。2009年6月中旬,赫章縣文物局在貴州省考古研究所專家的指導下,對該遺址進行認真調查,獲得刮削器30余件,尖狀器20件,以及數百件半成品和燧石等,文化遺跡有灰坑1個,堆積層1米以上。該遺址群文化時代為舊石器時代晚期,年代距今2萬年以上。該遺址出土的石器體型細小,加工精制,其文化類型有別于六曲河鎮阿發舊石器文化,屬于北方小石器文化類型。
興發野里陳家巖洞遺址。位于興發鄉大寨村瓦廠組,洞穴很寬敞,洞前有一麻窩,古代可能是天然山塘。2009年6月中旬,赫章縣文物局在貴州省考古研究所專家的指導下,對該遺址進行認真調查,獲得石枕、石錘、磨石10余件,砍砸器3件,尖狀器20件,錛型器4件,以及數百件半成品和燧石等,有2件錛型器還有明顯的磨制痕跡,文化遺跡有灰坑1個,堆積層1米以上,文化時代為舊石器時代晚期向新石器時代的過渡時期。
輔處老王寨新石器時期時代遺址。位于輔處鄉政府西南面與威寧羊街鎮輔處片區接壤處的小丘陵上,距輔處河床120米,面積約1平方公里,2009年6月中旬,赫章縣文物局和貴州省考古研究所對該遺址群進行聯合調查,獲得石錛10余件,石斧20余件,石枕3件,文化時代為新石器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