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潭位于從江縣北部,距縣城20公里,廈榕高速公路的流架出口經過寨邊,全村共有452戶,2212人。由銀上、銀中、銀下三個自然寨組成,整個村寨座落在山谷里,被四周蒼翠的青山環抱著,一條小溪從寨中緩緩流過,顯得格外幽靜,有人說,銀潭是一個讓人“發呆”的好地方。
銀潭氣候溫暖濕潤,這里的大山孕育了許多珍貴的樹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樹種“紅豆杉”。 紅豆杉在銀潭隨處可見,共有146株,最大的一棵直徑為1.8米,高30多米, 紅豆杉是當今世界上研究最熱門的藥用植物之一。張仲景的《本草綱目》記載——紅豆杉有治療霍亂、傷寒、排毒等療效;美國國家食品與藥物管理局,歷經20多年的努力從紅豆杉樹皮中發現和提取的抗癌藥——紫杉醇,以其獨特的治癌機理和療效顯著而風靡全球,為眾多晚期癌癥患者帶來福音,走向生命的綠洲。紅豆杉是集藥用、觀賞、防癌保健為一體的經濟價值極高的樹種。
銀潭村現存主要景觀有民居建筑、鼓樓、戲臺、水井、糧倉等。
銀潭民居:房屋依山而建,由于山區地形和潮濕氣候的原因,這里全都建桿欄式吊腳樓。樓下作豬牛圈,樓上為起居室,現在為了響應政府號召,都把火塘改放樓下了。這里民居建筑的一大特點是層層出挑,上大下小,占天不占地。每層樓上都有挑廊,廊上安裝欄桿或欄板,安欄板的民居,還特意鑿一圓形孔洞,供家犬伸頭眺望。由于層層出挑,檐水拋得很遠,有利保護墻腳,還可以利用層層檐口,晾曬衣物,寬敞的走廊自然而然地成為婦女們紡紗織布的場所了。
鼓樓:銀潭上寨的鼓樓修建于何年,已無史料記載,據老年人說,年代的久遠可與增沖鼓樓相比,現已列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銀潭下寨的鼓樓,共有13層,雙層寶頂,建于1992年,上面畫有花鳥人物、飛禽走獸,栩栩如生。樓內的主柱上懸的牛角,是死去了的“斗牛”留下的,水牛是侗族人民的圖騰,把牛角掛在鼓樓里,也是希望它們能早日轉世,俗話說:人死留言,牛死留角。村寨才能團結一心,世代吉昌。鼓樓是一個侗寨的標志性建筑,是一個寨子的政治、文化的活動中心。鼓樓是侗寨的遮陰樹,傳說以前寨佬聚眾議事是在杉樹下舉行,后來人多了只好把杉樹砍下修建鼓樓,也有人說是仿照女神“薩碼”的寶劍來建造的,在銀潭這里,三個自然寨分別有三座鼓樓,色彩最亮麗的數中寨的鼓樓,平時鼓樓也是老人們講故事的地方,遇有鄰寨來“吃相思”時,這里便是對歌,踩歌堂、唱侗戲的地方。
戲臺:中寨鼓樓旁有一個戲臺,戲臺小巧玲瓏,戲臺前是空曠的歌坪。戲臺、鼓樓、歌坪三位一體,形成了侗寨文化娛樂中心。唱侗戲是侗家人吃相思過程中較大的活動之一。侗族借用侗戲來交友和聯誼,是弘揚侗族文化的好方式。吃相思的過程中客寨來唱戲,主寨姑娘要敬響午飯上戲臺(晚上演唱敬宵夜),戲班子則以糖果、紅包等物回贈,有時為了鬧臺,主寨還扮演少婦背小孩上臺請戲中人給孩子取最吉利的名字,送給壓歲錢,雙方自編臺詞互相恭維感謝,臺上臺下熱鬧非凡。唱戲的最后一天要打彩,喊加官,放鞭炮,祝賀主寨群眾能“五谷豐登”,“升官發財”“添福添壽”等。受恭維的主寨人則往戲臺上丟紅包資助戲班,此時臺上戲師即編臺詞致謝,感謝主寨的盛情款待。侗戲的曲調包括“平板”、“ 胡琴板”、“ 哀調”等,此外還有“仙腔”和“戲曲大歌”等;伴奏樂器通常用二胡、侗琵琶,開臺和人物上下場時用鼓、鑼、鈸、镲伴奏。侗戲表演服飾、都是本民族盛裝,表演時一般由兩人用侗語對唱,每唱完最后一句,表演者便在音樂過門中走“8”字,回到臺中靠后方端坐的戲師面前,聽取提示的唱詞,然后再回到前臺接著唱下一句,如此反復直至一段唱詞結束。
糧倉:每家每戶都有一個,侗寨里的糧倉大多采用吊腳的形式修建在水上,這樣就有利于防火和防鼠。每年秋收時節,村民們都會把糧食曬干放到糧倉內。步道兩旁有很多杉桿搭建的梯形建筑,這就是禾晾架,每當金秋時節來到這里,就可以看到架子上曬滿了糯禾把,金燦燦的一片,蔚為壯觀。這里家家戶戶收割的糧食都不藏在家里,而放在村口這個地方,糧倉又都不上鎖。在他們古侗語中,根本就沒有作為名詞或動詞的“鎖”這個概念。
銀潭水井:據說都建立于清代。銀下古井內圓外方,井沿四角分別鐫刻陰陽魚、三魚共頭和銅錢圖案,四周還分別鐫刻有花草紋和斜線紋等圖案。前方開有溢水鑿,后面立有兩根帶洞的矮木樁,是用來放扁擔的,還立有一塊弧形的石板,用來阻擋雜物,被免雜物掉進井里。水是從地下深處自然涌出,是未受污染的地下礦泉水,也許是因為長年飲用此水,銀潭的老人少生白發,年青人的皮膚也非常細膩光滑。這引起了許多專家們的興趣,專家認為這里的井水富含多種礦物質,對人體確有較明顯的營養保健作用。同時對于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延緩衰老,預防腫瘤,防治高血壓,幫助消化與風濕性疾病也有著良好的預防作用,雖沒經過考證,我想這應該與紅豆杉有很大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