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山位于丹寨縣城西側,距縣城2公里,最高海拔1474.8米,山勢由西北而南,蜿蜒曲折,勢如盤龍,由東向西,挺拔桀出,形似龍珠,史稱“蟠龍戲珠”。又因山中有清泉涌出,猶如神龍噴涎,宛若龍涎瓊漿,亦因山勢連綿起伏,形若龍身,故稱龍泉山,苗語稱“排俄”(Bil Ok)。
從遠處看,龍泉山像一個巨大的臥佛,又像一個仰臥著的睡美人。龍泉山山體廣闊,方圓數平方公里,林蔭密閉,鮮蕨叢生,水秀山青,百花爭放,百鳥爭鳴,珍禽怪獸棲息山間。龍泉山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主要有:龍泉山廟宇、樓亭、清泉、古戰場遺址、古碾房遺跡、九百九十九級石徑臺階以及山花爛漫的杜鵑花等。另外,山的北面有民間傳說在此修練已五千年的神龜(亦稱“靈龜”)正探頭向西張望;頂峰有傳說張三豐到此悠游留下的一只蕩海神舟;東面還有一傳說為東海龍王遷居的處所,名為龍洞。洞中景觀奇特,石柱、石筍垂芽相間,石蛋遍地,內有陰河,深不可測,泉水從洞口涌出,清冽甘涼,下灌農田千萬畝。
下面為大家一一介紹:
【千級石階】現在大家上的石階,丹寨人叫坎子,從這里一直到龍泉山寺上,是一條通往山頂的正道。這條道叫“步步登高”,有九百九十九階。登龍泉山,要從這條道上走,意思就是要走正道。古人在修這條道的時候,就把做人的哲學也融進去了。登山的人,無論你是拜見山神,求菩薩顯靈,都要走這條正道,才能實現你的愿望。其他的道,是旁門左道,歪門邪道,不但有風險,而且神靈不應。所以今天我只能帶大家走正道,讓大家步步登高,心想事成。
【益壽龍泉】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口井,就叫龍泉,龍泉山就是以這口井來命名的。大家再往東邊看,對面是一片開闊之地,附近沒有比這里更高的山。可這里卻有這么一口井,一年四季從沒有斷流過。據說龍泉山是山神南上北下的必經之路,他們常這山腰上休息交流,就在這里造了這一口井。古時候還有人根據這井水的枯漲卜知年運,這是傳說。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這井水又涼又甜。年輕人常喝,健壯美容,老人們常喝,延年益壽。所以,現在天天都有人到這里來打水去喝呢!好了,休息過后,我們繼續向上攀登。
【龍泉山寺】登完“步步登高”,這里就是有名的龍泉山寺了。龍泉山寺也叫祖師廟,關于風水寶地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相傳,有一大戶人家請地理先生從湖南趕山理龍脈而來到龍泉山,找到了結穴地,便悄悄在結穴處埋藏了一枚方孔錢幣為記號。另有一大戶人家也請地理先生從廣西沿山而上理龍脈,理到龍泉山,才找到結穴處,也在結穴處插上一根銀針為記物。后來,恰巧這兩大戶人家都在同年同月同日同時將各自的先祖遷來此結穴地安葬。于是,雙方為穴地發生了爭執,誰都有錢有勢,誰也不讓誰,結果把官司打到了廳署衙門。公堂上,官老爺讓雙方出示物證。東家說,我家在此地埋了一枚錢幣。西家講,我家在此地釘了一根銀針。到現場去挖,銀針正好釘在錢眼上。官老爺驚呆了,想——這么好的風水,地穴又正對著廳署衙門的大門,這不占了公家的風水?于是,官老爺驚堂木一拍,裁決在此修建廟宇,供百姓燒香祈福,也不判決給誰家。現在的龍泉山寺廟,就立在那塊穴地上。據《八寨縣志稿》載,清光緒初年,大興土木,立廟宇,樹大殿,建廂房,搭廚房,進住僧人,興辦法事,香客來來往往,非常壯觀。后因戰亂而廢。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民眾募捐重修,但規模沒有過去的大了。
【翹首神龜】穿過一簇一簇的杜鵑叢,我們來到這里。在我們面前的這座石龜叫翹首神龜。神龜為什么來到這里?這還得從山下東北側的一個洞說起。山下的洞叫龍洞。洞中有石柱、石筍,石蛋等等,多種多樣。里面有陰河,深不可測,水從洞口涌出,灌溉龍泉山周邊的農田近千畝。傳說龍洞是龍王的居所。神龜是龍王身邊的一員大將,它在龍洞里已修煉了五千年。有一天晚上,它剛修煉完畢,忽然一陣美妙的仙樂傳來,神龜從沒有聽到過如此美妙的樂曲,它情不自禁地走出了洞口,來到了這里,翹望著仙樂傳來的天邊。不知不覺天就亮了,太陽出來了,神龜再也回不到了龍洞,化成了這尊石龜。
【花海蕩舟】各位朋友,現在我們站在這里就是龍泉山頂了。這里也是觀賞龍泉山色的最佳之處,春觀花,夏看云,秋眺日,冬賞雪,賞心悅目,不一而足。這里還是登上頂峰的最后一站,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龍泉山的美麗風光。
龍泉寺廟是歷史上的名勝之地,也是佛教和道教二教合一的寺廟。據《八寨縣志稿》載,龍泉山寺廟于清光緒初年(1884年)修建,為木房,有大殿5間,廂房、廚房各2間,住有僧人,有廟田20來畝。民國十二年(1923年),民眾募捐維修。寺廟建成后,每年農歷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舉辦登山歌會。解放初期,縣人民政府將廟田分配給還俗僧人和劃撥辦教育,不再有僧人守寺。1955年以后,寺廟逐漸損毀。1984年民間募捐重修,1987年8月,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后民眾募捐重修。1993年1月,由群眾自發組織“龍泉山風景區籌建委員會”,向社會各界及人民群眾募捐,政府撥出部份文物經費進行修復。龍泉山上還有“三運”,即:官運、財運、桃花運。據說,凡是到過龍泉山寺求福的,有的升了官,有的發了財,有的還交上了桃花運,非常靈驗。現每一年全國各地有不少的香客都到龍泉山來還愿。如今,龍泉山寺與山上自然風光相映生輝,形成著名的人文景觀,它對研究宗教文化與民族習俗文化交融有重要的價值。
龍泉山與縣治古八景之一的大登高山緊緊相連,成為歷史上天然的軍事要隘,歷為兵家必爭之地。清代封疆大吏視之為“都勻之要隘,丹江、清江、古州之咽喉”,于是以此山為依托,在山的東、北和西面附近分設八寨廳城和八寨汛、八寨衛、得祿汛,互為犄角,重兵駐守,管理苗疆,并修筑了越山的石徑花階通道,連通都勻、古州(榕江)。清代在山上發生過數次激戰,民國時期在山上進行過多次軍事布防。
龍泉山自古以來就是旅游勝地。每年四月下旬到五月初,整個龍泉山被盛開的紅、白、紫三色杜鵑花所簇擁著,特別是滿山遍野的紅杜鵑,映紅半邊天,遠看似一團火,近看鮮美嬌艷,令人心曠神怡,構成一幅美麗的立體山景植物畫卷,素有“萬畝杜鵑”之美稱。每年觀花節(五一前后),省內外慕名而來觀賞游覽的游客絡繹不絕。每年農歷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等節日,男女老少從四面八方前來爬山采蕨、嘗泡果、“游百病”;還有一群群、一對對風華正茂的青年們或在綠蔭樹下或在山間草坪對唱情歌、談情說愛,那情景,如清代舉人歐陽朝相先生描繪的“龍爪貓頭取次生,村姑對對負筐行。山頭正好清風引,絕妙千喉共一聲”的詩句。
近年來,隨著黔東南民族風情旅游區的開發,丹寨已被列入進黔東南苗族風情B線旅游中心,2002年丹寨龍泉山—岔河省級風景名勝區已經專家評審通過,而且丹寨是都柳江國際生態、民族精品旅游線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