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口石林
泉口石林位于貴州省銅仁地區德江縣城北部泉口鄉境內,西臨貴州省遵義市務川縣,東接貴州省銅仁地區沿河縣,南與德江縣高山鄉毗鄰,是三縣八鄉的交接地,平均海拔1300米,為德江縣邊貿集鎮重地和生態旅游之鄉。距德江縣城53公里,303省道橫穿泉口政府所在地,途徑青龍村、隆興萬畝草場直達重慶。全鄉總面積127.73平方公里,分為8個行政村,51個村民組,人口26200。鄉內居住著漢、土家、苗、仡佬等少數民族,少數民族占全鄉總人口的98%。
泉口石林呈九面斜坡,總面積1萬余畝。整片石林呈顯層巒疊嶂狀,挺拔神秀,雄偉高大,巖石表面有的呈龍鱗甲狀,有的像經過雕琢打磨過一般,呈現出一派匠心的自然。特別是安家坪組的石林,高度在3米至7米之間不等,規模巨大,在廣闊的地平面上似如一道城墻,歲月滄桑,古樸天成,險峻神秀,形態不一,或像雕塑,或像殘堡,或像火焰,或似孔雀,或似蓮花坐,或似畫框等等,人在其中游走分不清方向。這是一塊尚未開發的處女地。以上圖片是美麗的泉口石林。
泉口石林位于德江縣全口鄉境內,距縣城約60公里,總面積1066.67公頃,主要景區約133公頃,平均海拔1300米,整片石林露出腐殖泥土高1至12米不等,石林規模較大,造型怪異奇特,有“萬畝藝術石林”“天然石藝城”“ 喀斯特魔鬼城”等稱號,具有古、奇、秀、全、美的特色,在貴州獨一無二。
古:石林形成于奧陶系,是貴州發育最早的地層時代,彌補了貴州老地層石林發現的缺陷。
奇:石林造型非常豐富,景象萬千,形態各異,不似天然,酷似人工,像經過雕琢打磨過一樣,呈現出一派匠心的自然。
秀:石林小巧玲瓏,秀麗如畫,如果把云南石林和思南石林比作北方美女,泉口石林則如江南水鄉姑娘。
全:石林分布地很廣,密度也較大,在九面緩坡上,呈現出梯級狀態。
美:石林似一道城墻,或像雕塑,或像殘堡,或像火焰,或似飛禽走獸,或似行云流水,或如朵朵蓮花,或似一座座寶塔,千奇百怪,各具形態。
石林東面與風景壯觀的五指山相連,西面與萬畝草原風光相依,北面是一望無際的森林帶。整個石林由數千個石丘林組成,每個石丘林形態各異,妙趣橫生。
泉口石林資源搭配較全,上有萬畝草場和天池,下有寬闊的溶洞,附近還有馬耳河峽谷風光、庸州遺址、田氏莊園、石馬等景觀組合。
典故傳說
泉口石馬
石馬體態逼真,身形雄偉,突兀聳立。傳說此石馬曾是石怪,每天一到子時便跑到四周踏莊稼,在雞叫之前卻又恢復了原樣。后來被老陰陽先生穆垢作法敲斷尾部一段石塊,石塊落地即變成一只馬腳。從此石馬就再也不能動彈了。早在清朝管緒年間,泉口石馬便被列入“安化八景”和“思南府十景”。石馬之下曾建有一座雄偉壯觀的石馬泉口寺,石馬以北不遠處衙宅村內有隋唐庸州遺址。該遺址連同石馬都被縣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美食推薦
黃花豆腐絲
主料:泉口豆腐絲250克,干黃花菜100克。
輔料:泡辣椒50克,蒜苗10克,姜8克。
調料:花椒、味精、醬油、精鹽適量。
制作過程:
1.泡辣椒切成絲。干黃花菜用清水浸泡2小時。姜切片,蒜苗切段。
2.凈鍋上火,入油燒至八成熱,放入泡椒絲、姜片炒出香味,加冷水燒開,放入豆腐絲煮10分鐘,再放入黃花菜煮2分鐘,加調料調味,盛入湯缽,撒上蒜苗丁即成。
特點:色味齊全,回味綿長。
技術要領:黃花不要煮得過久,以保證營養。
(制作單位:德江泉口鄉政府食堂 制作人:晏國軍、何立英 圖:高應清 文:宋波)
潮砥酸魚
主料:烏江魚500克。
輔料:豌豆面(或胡豆面)200克。
調料:花椒粉、精鹽、白糖適量。
制作過程:
1.豌豆(或胡豆)炒出香味,磨成粉面備用。
2.將新鮮烏江魚(以白甲魚、嘬食子魚為上品)剖開,去鱗、去鰓、去內臟,洗凈;加入精鹽、花椒粉腌制24小時,瀝干。
3.將豆面與魚拌勻,裝入壇中封存4至5個月。
4.取出腌魚,用菜油炸香,撒上適量白糖即可。
特點:色澤金黃、味道綿長。
技術要領:腌制魚封存于壇中時不得缺水。
(制作人:德江潮砥社區黎杰)